第十章
他,不是英雄 by 郑义
2018-5-26 06:01
(3)大蟒蛇
这是他在与人聊天时,讲的一个故事。
缅甸那地方的一些动物比北方长的大得多,据说有一次,一支车队在夜间沿山路行驶时,最前面的那辆车突然停车,沿车窗向前望去,公路上像是有颗倒下的树木。
因为雾汽很大,在驾驶室里也看不清楚,司机就下车去查看。只见那倒下的树木有三、四个碗口粗,没枝叶。用手一摸,就更奇怪了,树木还有些软,皮也很奇特,比树皮光滑多了,而且还是花的。当时,还没人没见过那样皮的树木。
前面的司机见那树木两端都伸出公路了,挺长的,就叫后面的司机过去帮忙搬开。
不料,正准备搬动时,那树木竟然动了一下。
怎么会这样?啊呀,司机们飞快地跑回各自的驾驶室,前面车上的司机不敢出大气地看着那 树木。后面车上的司机见前面的车老是不动也不敢再过来,只是耐心地等着。
不久,那 树木开始移动了。树木的后端小了,最后基本是尖的了。
司机们谁都没敢出声,生怕激怒了那树木或者是个什么其它的庞然大物,会不会把车给掀翻啊?
那,那里是什么树木啊,而是一种亚热带地区的大型动物——大型蟒蛇。
司机们耐心地等待,只到那大蟒蛇离开了,车队才继续前进。
军人
放过顺路财
一支车队在沿着弯曲山路上前行。他们在翻山越岭,这样的景象在抗战时期就像是家常便饭,几乎天天可见。
是他,率领一支送药品、医疗器材及其他急需物品的车队,由内地前往南方的某前线,同车去的还有一些是去前线的医护人员。车队共约十七、八辆车,基本装的满满的,车顶上做满了伪装,多数车上都配有机枪,有几辆还是重型机枪,即可防空,也可防匪。他们此次出行的装备是精良的,抢匪们见到他们的配置也不敢轻意碰他们。
他们挟带的所有物品都很贵重,常常在傍晚穿过平原地带,还要实施灯火管制,设法躲避轰炸,尽全力保证所有物品安全运抵。
一路上,他们小心翼翼的,他们很明白,在制空权属于日军的情况下,只有小心再小心,才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出错。这次,他们的运气算好的——路上没遇到过日机的轰炸,所有药品、医疗器材及其他急需物品全数送到。
回来时,整个车队除了三、四辆车带了些伤兵,其它都是空车。
经过广西的某城市休息时,遇到一位做生意的商人答腔。
“长官,我这带了有几十箱货,长官能不能行个方便,用您率领的车队带回XX地?”商人边说边用手指就在路边的帐篷下放着的货,约四、五十大箱,最多只是用四、五辆车就能轻松地装下。
“我们这是军车,是执行部队的任务的,一些车上还带有伤员。不可另作他用。”
商人说的地方就是他的车队将要经过的地方,可他从未做过违纪的事,故一口回绝。
“哎,长官,长官。报酬好说,二千现大洋。我身边就带了一个小伙计,没别人。您看?”商人并不死心。
应该说商人做的是挺赚钱的生意,二千现大洋,这对于当时月俸不到十块大洋的他来说,却实是一笔横财。此外,商人就带了个小伙记,也没别的人,路上的一切均听他的吩咐,所有与货物有关的费用都由商人自己承担,无任何其他要求。
就当时的一般情况而言,做这样的生意即便是让长官知道了,也没太大的问题,仅仅是顺路而已,也不会有危险的,听说那时就有军人做这样的生意。应该说那商人除了图个方便,再就是图个安全了。
考虑到是自己所带军车,执行的又是抗战的军事任务,他虽然可利用车队发个顺路财,但出于车队最高指挥者的责任心,他还是婉言谢绝了,让商人等经过的民用车辆。
商人以为他是嫌报酬低,又加了一千。他只好费了些口舌向商人讲明白:“现在一切要以抗战为重,为第一。前面还在打,作为军人不可以做生意。我们的任务不能出任何差错,请理解。”
。。
“咋不做呢?就说路上弟兄们很辛苦,上面可能还要追查,再敲他个二千现大洋分给同车当兵的和上面。”半大小子在听他讲此事时在一旁这样插嘴。
“胡说!那时是在打仗,身为军人怎可胡来!”他训斥半大小子。
。。
拒绝了一位富商
他抗战那会只有二十几岁,应该是正当年,就1.76米的身高和那双浓眉大眼就使他增加了不少风采,尽管当时的他也挺清瘦。此外,他当兵前就读过六年书,有些文笔,学医前常做些文书类的事,后在军队上又接受过多种形式的教育,还到一美国人开的军医学校深造过,达到了医师的水准,同时又会些英语。
一次,他去一位从国外回来的侨商那里去办理一些与部队有关的事宜。没想到,侨商却对他的品貌及学历背景发生了兴趣。
办完了事,侨商客气的请他吃饭,问长问短的,还捎带提到了自己的子女。看着侨商那出乎寻常的热情,他明白了:一则,侨商是想在国内有个像样的帮手,主要是要有些文笔,如会些英语当然更好了。二则,侨商可能还有更深层的私事。
当侨商问他是否愿意离开军队一起经商时,他很诧异,便以战争期间军人不宜随意脱离军队为由拒绝了。
侨商以为他是因抗战时期,离开军队会存在手续上的难处,就向他讲明:“自己能在战挣期间回国做生意,是与军队的上层有关系的,如果是因为离开军队存在手序上的难处。”
他还是回绝了,那时的他虽算不上什么英雄,但他天生有股正义感,与商人那套活计,应该说是格格不入。他也确实与当时很多的年青人一样,想靠自己的能力求前途,尽管挺盲目,但那也是一腔热血。
长沙大火
真正的长沙大火应该是:1938年11月12日的深夜,当时日军已到长沙外围,长沙不停地遭到日军跑击。守军则采用“焦土抗战”之策,想等日军攻进城时,以起火为号,烧毁长沙城。但是由于一处油坊被日军炮弹袭击后着火,结果使烧城的官兵误以为是烧城命令,误判断而酿此惨祸。
也有这样的说法:先日军飞机、大炮的轮番轰炸、撒传单,给人们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后,再因汉奸造谣说日军已经到了,弄乱了人心后乘机放火。
那时,每天轰炸,弄的人心慌慌,都在想办法去没有战火的地方。人们已成“惊弓之鸟”,稍有传言,都易当真。
。。
中国总是摆脱不了迷信的色彩,凡事总容易与天、神、鬼等联系起来。关于长沙大火,民间却还有这样一种传说:
一天,长沙来了个奇人,也算是怪人吧。奇人不仅长像奇,说话、行事也奇,奇人走起路来更像在向前飘行。
奇人来到长沙后,一边走一边对路人说着一个谜语:“一个人两只眼睛。一个人两只眼睛。”
普通人当然无法理解奇人说的话了,听者多数当字谜猜了:“‘一个人两只眼睛’不就是个‘火’字嘛。这人怎么了?哈哈。”猜完了还一笑了之。
“别猜了,那人的脑壳壳有问题。”也有人认为奇人根本是个疯子,没人将奇人说的话当回事。
。。
等到长沙大火后,人们再想起那位奇人说的谜语,感到是不是上苍在向人们暗示长沙将发生大火?
女生都怕日军
应该说的是,抗战期间日本军人留给中国人的映像是很差的。当今的抗战电影中,常常会见到日军强暴中国妇女的镜头和片断。镜头和片断虽然有被夸大的成份,但应该还是接近当时的真实情况的。
抗战期间就有种说法,日本人有淫乱的习气与传统。在以前的日本的一些地方,当男子的势力很大时,去强暴弱势的女人似呼是理所当然的,而且是为了显示其男子气概。
可能是与日本的传统文化有关吧,二战时的日军把这样恶习带出了日本国,走向了世界。当然,也带到了中国。
一次,来人在与他聊天时,问及此事,他说他那时因为是军人,也只是听说有这样的事,具体的到也没有亲眼见到(也可能是日军再嚣张也欺负不到他们这些军人头上去吧)。但一旁的老伴却说:“当年我们在离开长沙逃难时,领队的都要求要将十七、八岁的姑娘和年青的媳妇脸上摸些黑灰之类的,或干脆就女扮男装将头发剪短,以免在经过日军封锁线时引起日军的注意。”
看来,抗战中,日军好强暴中国妇女也是真是的。
两次险情